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近年来,安远县以“留赣干”品牌为引领,紧扣“引、育、用、留”全链条发力,推动人才工作破局起势。通过建平台、强服务、促融合,安远县累计引进产业急需紧缺人才895名,培育实战型技能人才超6000名,获评全国农村电商“领跑县”等多项荣誉,走出了一条小县城汇聚人才、激活发展的新路径。
加速融湾,拓展招才“朋友圈”。安远县扎实推进深赣对口合作,与深圳市龙华区签订区县结对合作框架协议,推动建立深圳市龙华区干部人才合作专班、干部职工人才疗养基地。聚焦教育、医疗、科技、旅游、园区主导产业等重点领域,摸排紧缺人才需求,发布急需紧缺人才目录两批次1029名。在粤港澳大湾区等地精准开展“双招双引”活动,成功签约引进重大项目29个,落地高水平人才项目12个,引进D类及以上高层次人才82名,累计引进产业急需紧缺人才895名。推动举办龙华区—安远县高层次人才国情研修班,聚焦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等前沿领域,邀请两地高校学者、行业领军人才联合授课,搭建“人才飞地”长效协作机制,实现龙华科创资源与安远特色产业的精准嫁接,以人才链激活创新链、赋能产业链,为粤港澳大湾区与赣南苏区协同发展提供可复制的跨区域智力合作范式。
精心育才,产教融合“育新苗”。安远县深化产教融合创新实践,打造“留赣干”产教融合示范园项目,构建“职业院校+龙头企业+产业园区”协同育人体系。通过政、校、企“三方联动”机制,建成“校中厂”“厂中校”实训基地20个,其中大型综合基地2个、企业内实训点18个,形成覆盖电子信息、新能源等领域的实践教学网络。创新实施“招生即招工”模式,近三年累计培养6783名实战型技能人才。深化“两校一院”资源共享,建立跨校实训功能室共享平台,推动30名企业高管、技术骨干入校授课,9名职校教师驻企担任技术顾问,实现“双师型”教师占比从53%跃升至87.8%。动态优化专业设置,新增电子商务、智能制造等6个特色专业,升级电子信息、新能源等36个应用型课程,精准对接赣粤产业带需求。2023年至今,该县职业院校输送的6487名毕业生中,3295人进入技术研发岗位,实现从操作工到工程师的华丽转变。
建强平台,激活发展“强引擎”。2024年,安远县挂牌成立全市首个“留赣干”人才发展协会,吸纳100家企事业单位入会,认定“留赣干”高层次人才160名。推行人才“绿卡”制度,发放人才“绿卡”171张,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子女入学、医疗就诊、日常出行、景区游览等“一对一”专属服务。省市高端平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国家级顶尖人才计划实现“破零”以来,接续推荐一人及一团队成功入选省“赣鄱英才”计划、市级“揭榜挂帅”制项目支持名单。深化数字经济与产业集群双轮驱动,2024年度安远县获评全国首批、江西省唯一的全国农村电商“领跑县”;电子信息(电子元器件)产业集群被成功认定为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深化服务,打造人才“温馨港”。安远县坚持“人才是安远最好的礼物”工作理念,注重加强对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该县领导“一对一”联系服务31名专家人才,常态化走访慰问首批认定的132名高层次人才,发放物资231份,让人才感受到县委、县政府的关心和温暖。推行“书记领衔、局长领办”人才工作好事实事“双领”机制,各乡镇党委书记、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人主动领衔(办)人才工作实事112件,办结率100%,有效破解了一批人才工作的重点难点堵点问题,营造了全社会尊才爱才的浓厚氛围。开展人才住房摇号2次,累计为464名人才解决住房难题;发放家庭租赁补贴448户、共计98.35万元,努力营造尊才爱才、宜居宜业的人才发展环境,吸引各方英才汇聚安远、扎根安远、建设安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