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凤山乡坚持党管人才工作原则,引育并举,深入研判人才存量结构、细分人才需求,分级分类激发乡村人才活力,筑牢乡村振兴之魂,助推乡村振兴取得显著成效。2023年10月29日,凤山乡党委书记欧阳天飞作为全省唯一的乡镇代表在全国2023年第三届乡村振兴人才论坛上作经验介绍。
锻造“头雁”队伍,大力培育乡村发展“领路人”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时指出,基层党组织要成为群众致富的领路人。凤山乡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全乡6名村党支部书记均是致富能手,成功选拔锻造了一支讲党性、勇担当、有活力、能致富的基层“头雁”队伍。如,在“安远供改”工作中,井坵村党支部书记叶年清充分发挥带头示范作用,依托“紫参小镇”乡村振兴示范点优势,积极探索“旅游公司+村级筹资+合作社经营”的社企合办模式,参与“紫参小镇”开发,推动村供销社以资金50万元、资产紫艺工坊,分别与凤栖谷休闲旅游公司、紫参小镇文化旅游公司合作发展乡村旅游,吸引游客5万余人(次),带动乡村民宿、农家乐、小吃等产业发展,并带动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同时,她还经营着100多亩红肉蜜柚和脐橙基地,带动10余名群众致富。
组建“五色队伍”,大力培育乡村善治“贴心人
为发挥各类人才作用,凤山乡探索组建“红色党员、蓝色平安、紫色产业、粉色巾帼、银色五老”五色服务队伍,充分发挥留守在村、熟悉村情的“五老”人员、妇女、志愿者、产业户、网格员等群体力量,参与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如,“紫色”产业服务队,以服务紫山药、脐橙等特色产业发展为重点,不定期开展“送技上门”活动9次,解决群众生产中遇到的难题27个;“银色”五老志愿服务队,围绕邻里纠纷、信访维稳、土地征收、项目建设等矛盾重点区域开展调解活动12次。又如,在“红色”党员服务队的推动和参与下,2022年,井坵村供销合作社、紫参小镇二期建设等民生项目建设顺利落地,破解了制约乡村产业发展难题。
助推能人转型,大力培育乡村致富“带头人”
致富能手是乡村振兴的一支骨干力量。凤山乡聚焦本乡产业发展、人才现状,挖掘产业大户,大力推进“能人培育计划”。与省内外高校、县委党校、县电商集团合作,创建产业人才培训学校,帮助20名传统农民转型成为“技术农民”。积极创建农业生产人才服务平台,通过组建紫山药协会、供销合作社等载体,在资金、政策等方面进行大力扶持。与农商银行建立合作关系,为各类人才创业提供利息、贷款等优惠政策。如今,凤山乡涌现了紫山药种植能人陈冬清、特色产业销售能人陈水泉、种粮能手卢东辉、农资经营人才刘志忠等各类乡村致富带头人80余名,示范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引领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为乡村振兴增添了新动能。
汇聚乡贤力量,大力培育乡村建设“新农人”
乡村振兴呼唤乡贤回报桑梓、返乡创业。凤山乡积极开展“乡贤回归”“三请三回”、群贤畅叙故乡情等活动,汇集乡贤力量共建美丽家乡。近年来,6名乡贤能人回乡创业,他们以各自优势资源积极参与到乡村治理和乡村建设中,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力量。2022年,经乡贤吴义和推荐,成功引进客商在井坵村投资成立紫参小镇文化旅游公司,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并采取“村庄运营”模式,多元化盘活农村资产,带动井坵村村集体经济突破50万元,为30余名群众解决就业问题。2023年,凤山乡努力打造融农民绘画、文创、旅游和研学为一体的文旅产业链,与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乡贤画家吴旭东合作共建“吴旭东画家工作室”,开展本土特色漆画创作,引领推动乡村文旅融合发展。
传承传统文艺,大力培育乡村文化“守艺人”
凤山乡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车马灯采茶戏的发源地。为传承发扬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凤山乡大力培育车马灯采茶戏“守艺人”,率先成立车马灯采茶戏剧团,每年根据发展需要拨付工作经费,在井坵书院提供约200㎡的排练场地,并在各村(居)文化广场搭建演出平台。近年来,凤山乡以车马灯采茶戏剧团为主抓手,融合乡村振兴和本土特色元素,创新表演内容和形式,积极培育更多文艺志愿者和非遗传承人。2023年,车马灯采茶戏的传承人、凤山乡车马灯采茶戏剧团负责人赖孚先带领24名演员们将乡村振兴等新元素,融入传统节目中并不断创新表演形式,组织开展送戏活动6场次,让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手艺焕发了新生机、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