栉风沐雨十载路,春华秋实谱新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上级组织部门的正确指导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扎实做好理论武装、选贤任能、强基固本、育才聚才等各项工作,为安远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凝心铸魂,忠诚教育实现新提升
政治领航,举旗定向。
十年来,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教育引导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理论武装走深走实。高质量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多层次全覆盖开展党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集中轮训。每月按“3+X”模式开展“五日一体”主题党日活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每年举办专题班(读书班),开展干部全覆盖集中轮训,十年来,举办各类培训班165期,培训28268人次。扎实推行党的政治理论“五进”活动,深入开展“采茶戏+理论宣讲”、党代表领讲送讲等群众性宣讲活动,推动全县574个党组织、13724名党员、40.8万名群众学深悟透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深入开展主题党日娱乐化问题自查,结合庆祝建党100周年、苏区振兴发展10周年等大事要事,不断完善党员教育形式,坚定党员听党话、跟党走信念。
红色基因传承有形有效。挖掘用好本地红色资源,打造三百山“两山”理论实践、朱德天心整军、尊三围保卫战、长征历史步道、老好守卫战等现场教学点,常态化开展“五红”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高标准建成中组部“红色美丽村庄”1个、省级“红色名村”2个,成为全县红色教育培训网红打卡地。开发一批以“开启伟大远征”为主题的红色展陈,吸引了7万多名党员到安远缅怀先辈,唱响红色文化主旋律。
选贤任能,干部队伍焕发新活力
干部是事业成败的决定因素。
十年来,坚持全面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持续优化选育管用“全链条”,干部队伍活力充分激发。
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全面树牢。突出政治标准,强化政治素质考察,严把选人用人政治关,有力推动各级干部做到“两个维护”。突出实干实绩用人导向,探索推行干部考核评价的“工分簿、业绩单”,注重在重大斗争一线和急难险重任务中考察识别干部,2018年以来共486名实绩突出的干部得到提拔或进一步使用,尤其是换届以来,138名在工作一线表现较好的干部得到提拔重用。严格落实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制度,36名干部因人岗不适或违纪等原因退出领导岗位,6名表现一贯较差、能力较弱的干部,在乡镇领导班子换届中改任职级公务员,干部“能下”机制不断完善。
干部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在全省率先建立“全域编制周转池”制度,全面消化、理顺、清退342名干部,解决了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人编分离、超编混岗、违规抽借调等历史遗留难题。完善落实年轻干部常态化选拔使用机制,近年来,共选派197名优秀年轻干部到企业、到重点中心工作一线、到中央对口支援单位实践锻炼,年轻干部能力素质得到较大提升。加大党外干部培养使用力度,换届以来,共将201名优秀党外干部纳入人才库,16名优秀党外干部先后提拔到副处级、正科级、副科级领导岗位。
严管厚爱并重有力推进。印发《安远县党员干部“八小时外”活动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关于进一步规范干部办理、持有因私出国(境)证件和因私出国(境)报告工作的工作提示》,抓严抓实干部“八小时外”监督及干部因私出国(境)管理,开展干部违规经商办企排查整顿行动,干部管理规范有序。关心关爱干部力度不断加大,换届以来,在全市率先制定下发三个职级晋升(职员等级晋升)实施细则,323名公务员(参公人员)、110名警员晋升职级,228名事业编干部晋升职员等级;统筹安排13名存在特殊困难的乡镇科级干部进城任职;县四套班子连续两年春节期间带头走访慰问表现突出的基层干部205名,干部的获得感、价值感不断增强。
强基固本,基层党建呈现新气象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十年来,牢固树立大抓基层导向,坚持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全县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有力推进。持续抓好村“两委”班子建设,实施村干部学历提升工程。目前,村“两委”干部大专以上学历(含在读)占比100%,相比换届前提升65%,乡村振兴培训班实现村“两委”班子成员参训全覆盖。回引大学生到村工作,选培“新时代赣鄱乡村好青年”,2018年以来累计选派1875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到村帮扶。全国首创党建带社建“四岗一肩挑、两社融一社”综合改革试点,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2022年全县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村均达41.26万元,较2018年增长400%。
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成效显著。设立城市社区党工委,理顺城市基层党建体制。整合城市基层治理资源和力量,将城市社区划分为60个网格,选派96名退出领导岗位的职级干部担任专职网格长,选配60名专职网格员,深入推进“七彩社区”建设。实施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建立社区工作者报酬“三岗18级”自然增长机制,激发社区工作者服务群众积极性。打造“红色物业”党群服务阵地,探索推行“1+3+N”工作模式,提升物业服务水平。开展“双报到双报告”活动,推动135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和3400余名党员到社区报到开展志愿服务。
各领域党建工作全面进步。在全县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创新推广基层党组织建设党务“一本通”,举办基层党建创新引领“大擂台”活动,聚焦薄弱环节开展“查改促”活动,有效提升基层党建标准化规范化水平。在教育卫生领域创新开展“五美”双创活动,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有效融合。此外,两新、国企、机关等领域党建工作也全面加强。
党员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扎实做好党员发展工作,重点向农村、两新组织等薄弱领域和年轻、高学历、女性等重点群体倾斜,党员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全面完成农村发展党员违规违纪问题排查整顿工作,排查十八大以来发展党员2194名,处理违规违纪问题82个,有效严肃发展党员工作纪律。连续5年组织开展“新时代赣鄱先锋”选树学工作,颁发“光荣在党50周年”纪念章1483枚,十年来累计表彰“两优一先”1250名(个),党组织吸引力凝聚力向心力不断增强。
党建工作责任持续压紧压实。在全省率先推行县委党建办改革,破解党建工作机制不够科学问题。建立基层党(工)委书记抓党建工作履责每周通报制度,推动基层党组织书记提高主责主业意识。开展每季度基层党组织建设基础工作评估、每半年党建工作述职总结暨“党建体检”,进一步压实各级党委(党组)党建主体责任。
引凤筑巢,人才支撑展现新动能
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
十年来,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深入推进人才强县战略,突出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着力打造小县聚才“强磁场”。
不断构建人才发展新格局。将人才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确立产才融合发展的“留赣干”主旋律,率先在全市成立“留赣干”人才发展联盟,设立人才发展基金,出台一揽子惠才爱才政策,让人才在安远引得进、留得下、发展好。深入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先后在深圳、东莞等4地设立招才引智工作站,出台实施招才引智计划。建立书记领衔、“局长”领办人才工作项目机制,集中解决一批人才工作重点难点问题。
不断拓宽人才发展新路径。县委主要领导带头领衔推动“留赣干”人才培养产教融合示范园建设,培养一大批“留赣干”产业人才。建立“双招双引”考核新机制,县领导“挂帅出征”柔性引进邓秀新院士等36名省级及以上高层次人才,实现院士工作站“零”突破。成功争取全省唯一全国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县并统筹1000万元资金新建乡村振兴人才学院、乡村人才研学基地。
不断彰显人才发展新成效。建立全省推广的“全域编制周转池”制度,为105名人才解决入编难题。实施人才振兴“九龙兴源”行动,培育737名乡村人才。深化拓展校企合作,先后与清华大学、华中农大等“双一流”高校共建人才实训基地、专家工作站等。实施“村红村播”培育计划,免费培训万名网红“新农人”,推动安远电商产业园获评江西唯一县级国家电商示范基地。坚持产学研用一体推进,推动省级、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瞪羚”企业均成功“破零”。
不断打造人才发展新生态。加强党对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设立“人才服务日”,定期举办高层次人才国情研修班,县四套班子领导常态化走访慰问“留赣干”优秀人才和杰出乡贤。扎实推进人才暖心工程,建成5276套人才租赁住房,新建人才公寓、人才住房208套。全市率先建成“安创e家”党群人才服务中心、“乡土人才四合院”、青年人才驿站,三百山景区成功入选全市第一批高层次人才疗养基地。创优人才服务生态,出台“五免五优先”服务措施,真正把服务送到家中、把关怀送到心坎。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作为。全县上下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对标中央、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和县委工作要求,忠诚履职、担当尽责,不断推动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为深入实施“融入湾区发展、精雕东江翡翠”发展战略,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安远篇章提供更加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