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河村位于浮槎乡南部,总面积15平方公里,全村17个村民小组,共有1211户5696人。由于人口众多及诸多历史原因,曾经的长河村矛盾纠纷频发,村组存在各种治理乱象。为破解以上问题,浮槎乡党委以党建为引领,积极探索“一室五员三顾问”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由乱到治”,在乡村社会治理工作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室”即在村党组织设立符合村情的群众工作室,“五员”即舆情信息反馈员、矛盾纠纷调解员、乡风文明宣传员、村民事务代办员、致富产业示范员,“三顾问”即党建顾问、法律顾问、经济顾问。
征求民意,立足实际,选出高质量
一是结合村情“设”。考虑长河村全村姓氏集中但宗祠多而散的实际,征求“五老人员”、党员群众的意见后,由村支部及党员牵头,设立了“老廖古议事评理厅”群众工作室,让群众议事有场所、办事有阵地。
二是讲求实效“选”。根据“三顾问”的角色定位,主要通过党委选派产生,把专业的人才选派下去,指导支部建设。“五员”的选派遵循因地制宜原则,主要通过上级派、支部推、党员群众选等方式,一方面选派驻村班子成员、业务骨干参与指导;另一方面由村党支部从村“两委”干部、驻村工作队、村民妇女小组长等方面推选精干力量全程参与;此外,通过党员大会、“屋场夜话”等方式,把群众公认、善于做农村工作的“话事人”、产业能人、杰出乡贤等推选出来。
三是规范程序“选”。“五员三顾问”候选人推选上来后,通过支委会提议、村“两委”干部商议、党员大会讨论同意确定人选并向群众公布,通过选任的程序与公示,增强责任感、自豪感。当前长河村共选任“五员三顾问”志愿者24人。
相互配合,合理使用,发挥高效能
一是明确工作职责。制定“五员三顾问”工作手册,明确职责服务范围,如村民事务代办员,当前只针对农民建房、慢性病办理、残疾证办理等弱势群体或体量不大事宜协助资料收集代办。
二是简化工作流程。党支部通过公布民情热线,以“下访找”和“来访登”两种方式发现群众服务需求。一方面由“五员”收集群众反馈的问题,能解决的第一时间帮助解决,对于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则提交支部登记汇总,由支部牵头,通过咨询“顾问”、整合“五员”力量、逐一分析研判等方式跟踪落实。另一方面,对于群众主动上门反映的问题,由“老廖古议事厅”工作人员进行收集登记分类,派发党小组长牵头联合片区党员和“五员”跟踪服务落实。
三是强化工作联系。对“五员三顾问”队伍一月一调度一培训,及时发现问题、研判难题。“五员三顾问”试行包片网格化管理,设立五个治理网格,通过“三顾问”联系指导支部,党支部+党小组长+片区党员+片区“五员”治理模式,形成合力。
用活政策,建章立制,激发新动能
一是用活“道德文明储蓄银行”。对“五员三顾问”实施积分化管理,由道德文明储蓄银行统计积分,每参与一项志愿服务、解决实际问题,由党支部研判给予1-10分,每个积分折合2元券卡,券卡可到村积分超市兑换相应价格的物品。
二是用活“评星定级”制度。根据工作开展实效,一月一评选,选出星级“五员三顾问”,获评人员作为支部评先评优的重要参考,同时作为村级后备干部人选培养使用,以表彰先进、激励后进。其中,2022年,有廖献斌、廖培春、廖西斗三位同志表现突出,通过法定程序,选任为村“两委”干部。
三是用活“文明信用户”政策。以支部为引领,对于表现良好的“五员三顾问”纳入村级“文明信用户”,享受在村供销社租用农机免收押金等优惠政策,发展产业贷款可优先推荐并增加授信额度,同时邀请卫生院医生每年为“五员三顾问”义诊一次。
通过“一室五员三顾问”基层社会治理的探索,长河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了充分地发挥,2022年全年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130余件、提供暖心服务240余次。
矛盾纠纷明显减少,乡风民风持续好转,如长河村粮站纠纷问题,六位村民代表自2017年起向省、市、县信访部门提交信访件十余件,2021年赴京上访。乡村干部、“五员三顾问”合力攻坚、转变思路,倾听群众诉求,换位思考,从信访人角度出发,抓住关键点化解矛盾,经不懈努力,终于签订停访息诉协议。
产业发展后劲十足,帮带成效初显。致富产业示范员帮带和产业致富带头人培育良好氛围初步形成,村集体经济有了产业支撑,2022年村集体经济突破5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