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安远党务公开网!

镇岗乡:红色宣讲团让红色教育有声有色

发布时间: 2023年01月07日

当前,一些地方在开展红色教育时,学习形式比较单一、载体不够丰富、不入脑不入心,甚至敷衍了事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为破解这一难题,镇岗乡党委注重爱国主义教育和红色资源的开发,成立红色宣讲团,将静止的红色资源转化为生动的党性锤炼,让红色教育有声有色,小宣讲、大成效,凝聚正能量。

打造多元主体解决“谁来讲”的问题面向基层“选”。优先在红军后代、革命烈士遗属、老党员中挑选“草根”宣讲人,特别是把一些德高望重、口碑好的党员吸纳进红色宣讲团。如,镇岗乡退休干部魏兴辉虽然63岁了,但依然十分热心公益,且懂得政策,在宣讲团成为了有名的“红”人。实行专职“配”。为了讲好红色故事,面向社会遴选了5名专业讲解员充实到红色宣讲团。科学调配力量,组建宣讲小分队,每个小分队由3~5人组成,以“专兼搭配”“新老结合”的方式,提升整个宣讲团的理论水平。宣讲团成立以后,为调动宣讲团成员工作积极性,制定了积分考核评定细则,量化考核。2022年“七一”期间,授予5名表现优异的宣讲团成员乡“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精选宣讲内容,解决“讲什么”的问题讲党史。开展“四史”(即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红色家书微课堂,围绕党的重大会议、重要战役、重要事件等,把党史讲到身边、讲出味道、讲进心里,让更多的人了解党、跟党走、听党话。讲安远历史。以天心整军、老好守卫战、解放安远县城等安远重大的革命历史大事为主,画好党和人民共同奋进的同心圆。讲发生在镇岗的红色历史故事和先烈们的感人事迹。结合尊三围保卫战,整理了毛泽东第三次来安远、半天塘赤卫队、红石头诉说等10多个红色故事。讲先进事迹。讲述优秀共产党员、新时代赣鄱先锋、乡村振兴路上的先进风采。如全国脱贫攻坚楷模、优秀第一书记黄文秀,守护三百山山林37年、入选“中国好人榜”的龚隆寿等都是宣讲的重点。

丰富宣讲形式,解决“怎么讲”的问题打造“情景课堂”。宣讲团围绕开展“五红教育”(参观革命历史红色遗址、走访革命后代、传唱红色歌曲、诵读红色家书、观看红色电影),将辖区内有代表意义的史迹、建筑物、纪念物、文献等串珠成链,编印了《镇岗故事》小本通,让群众“零距离”重温历史。尊三围保卫战遗址成为各级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热门“打卡地”,2022年以来,先后接待了60余场1000余名党员干部现场开展红色教育。身临其境感受红色文化不仅让人耳目一新,更拉近了与历史人物的距离,增强了红色教育的内涵和实效。搭建“田间课堂”。农忙时节,党员群众大多数在田间耕作。红色宣讲团抓住劳作间隙,把“大课堂”直接摆在田间地头,让宣讲内容更“接地气”“聚人气”。红色宣讲团成员谢意不忘党恩,结合自身从一名普通党员、普通果农转变为支部书记、产业带头人的10年经历,在“田间课堂”中带领党员群众感受苏区振兴10年发展魅力,激发珍惜岗位、建设家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022年以来,共开展类似的“田间地头”“葡萄架下”“蔬菜棚里”宣讲28场次,受众人数达800人次。办好“屋场课堂”。几张长板凳、干群围成圈的屋场是群众“家门口”最熟悉的地方。借助“屋场”这个形式便捷、群众喜闻乐见的平台,红色宣讲团把红色元素与普及党的各类方针政策巧妙融合,让村民在互动体验中激发红色情怀。类似的“微宣讲”“微行动”在镇岗乡比比上演。他们看似不起眼,却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不断将党的工作触角延伸到基层最前沿,架起了党委、政府与百姓的连心桥

镇岗乡党委通过成立红色宣讲团,开展多样化地宣讲,浓厚了全乡红色的氛围,坚定了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拉近了干群关系,让红色教育有声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