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安远县位于江西省南部,地理座标为北纬24°52′18″~25°36′52″,东经115°9′52″~115°37′13″。东毗会昌、寻乌县,南邻定南县,西连信丰县,北接于都、赣县。东西宽约48.8千米,南北长约84.6千米。2017年,全县国土面积2374.59平方千米,占赣州市面积的6%,江西省面积的1.4%。安远县人民政府驻地欣山镇,距赣州市172千米,距省会南昌市586千米。
【沿革】安远县历史悠久。因有濂江水之清,安远又别号濂江。据记载,建置前,安远县在虞夏时期为禹贡扬州地,春秋属吴,战国属楚,秦属九江郡,汉属豫章郡雩都县。公元544年(南朝梁大同十年)置安远县,属南康郡。县名因境内有安远水而得,一直沿用。建县后,几经析并易属。公元1310年(元至大三年)复置安远县,属赣州路,后无废置,相沿至今。
544年(南朝梁大同十年),分雩都县南三乡地“于今县南七十里安远水南置安远县”(唐《元和郡县图志》),以水名县,属南康郡。隋开皇年间(581~600年),安远县并入雩都县。589年(开皇九年),改南康郡为虔州,安远隶属虔州。788年(唐贞元四年),分雩都县南三乡并信丰县一里,再置安远县,属虔州。910年(五代十国吴杨隆演天祐七年),以虔、韶二州置百胜军,安远县隶属百胜军。937年(南唐昇元元年),改百胜军为昭信军,安远县隶昭信军。975年(北宋开宝八年),改昭信军为军州,安远县隶军州。976年(太平兴国元年)改军州复为虔州,安远县属虔州。1153年(南宋绍兴二十三年),改虔州为赣州,安远县属赣州。1277年(元至元十四年),改赣州为赣州路,安远县属赣州路。1287年(元至元二十四年)安远县并入会昌县。1310年(元至大三年),复置安远县,仍属赣州路。1369年(明洪武二年),改赣州路为赣州府,安远县属赣州府。1646年(清顺治三年)至1911年(宣统三年),安远县仍属赣州府。
1912年(民国元年)冬,废府,安远县直属江西省。1914年设赣南道,安远县属赣南道。1926年废道,复直属江西省。土地革命时期,安远县是中央革命根据地之一,受国民政府和中央苏区政府双重管辖。1930年6月安远县属赣西南苏维埃政府赣南革命委员会,11月安远县属江西省苏维埃政府赣南办事处。1931年6月,安远县属中央苏区江西省。1933年8月中旬,安远县属中央苏区粤赣省。1932年安远县属江西省第十三行政督察区。1933年秋,安远县属赣南专区。1934年,安远县隶属赣南专区改称的江西省第九行政督察区。1935年3月,安远县属江西省第四行政督察区。
1949年8月20日,安远县解放,属赣州分区。同年11月,安远县属赣西南行政区。1951年6月,安远县属赣州专区。1954年5月,安远县属赣南行政区。1964年5月,安远县属赣州专区。1971年,安远县属赣州地区。1999年7月,赣州地区撤地设市改称赣州市,安远县隶属赣州市。
【区划】2018年,全县设有鹤子镇、孔田镇、三百山镇、欣山镇、车头镇、版石镇、天心镇、龙布镇、镇岗乡、凤山乡、高云山乡、新龙乡、蔡坊乡、重石乡、长沙乡、浮槎乡、双芫乡、塘村乡8镇10乡,152个行政村,16个居民委员会,共1863个村民小组。欣山镇为县人民政府所在地。
【人口】2018年,全县户籍总人口为406846人,比上年末增加2593人,增长0.6%。其中农业人口为314373人,非农业人口为92473人。据人口计生部门年报显示,全年全县出生人口5041人;死亡人口2214人;全年净增人口2827人,比去年减少498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1.87‰。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6.07。
【地形】安远县地处南岭山脉的延续地带,属中低山与丘陵区。中部突起,向南北倾斜,北部又向北东倾斜,东西边缘高。最高点塘村乡阴刀子山,海拔1194.4米;最低点长沙乡光明村浮石,海拔180米。南半部为孔田低山丘陵区,东南部处武夷山脉南缘。海拔500~800米的低山及800米以上的中山约占全县面积的27.6%,海拔300~500米的高丘约占42.9%,海拔180~300米的低丘及谷地约占29.5%。
【山川】安远县是典型的山区县,境内群山连绵,以中低山为主,境内海拔800米以上的山峰有31座。最高峰为塘村乡与于都县交界的阴刀子山,海拔1194.4米。境内山峰主要分布于北部的天心镇、塘村乡、双芫乡,东南部的高云山乡、凤山乡、鹤子镇和三百山镇,西部的新龙乡,中部的重石乡和蔡坊乡。国家森林公园三百山是安远县东南缘梅子山、十二排诸山峰的合称,属武夷山东段与南岭北坡余脉交错地带,属寒武纪火山地貌,总面积333.3平方千米,森林覆盖率98%。
县内有两条主干河流,分别为濂江河和镇江河。以县中偏南部九龙嶂为分水岭,构成南北两大水系,南面镇江河属珠江水系,北面濂江河属长江水系。镇江河,古称三伯坑水,发源于国家森林公园三百山,自东北流向西南,至凤山乡纳观音河水,至镇岗乡富长纳涌水河水,至孔田镇火烧围纳新田河,至鹤子镇纳古坊河和阳佳河,在鹤子镇黎屋出县界流入定南县九曲河,汇入广东省东江,属东江一级支流。濂江河,发源于九龙嶂东段的大坝头天狮脑。自南流向北,至欣山镇石圳合中碛水,经欣山镇西霞山合安远水,至古田合上濂水,流经车头、版石、重石和天心等乡镇,在长沙乡出县界流至会昌县洛口汇湘水,入贡江,属贡江一级支流。
【气候】安远县属中亚热带南缘湿润季风气候区,境内日照充足,热量丰富,气候温和,降水丰沛,无霜期长,四季分明,具有春早多阴雨、夏热无酷暑、秋爽降水少、冬冷无严寒的气候特点。由于受季风影响,安远县气候规律性强,10月至次年3月,多吹西北风,天气多晴干冷。4~9月,受南方海洋暖温气流控制,以吹偏南风为主,天气湿热多雷雨。
全县分为二个气温区,即年平均气温高于18℃的高温区和低于18℃的低温区。高温区分为以境内北部的长沙、重石、浮槎、龙布等4乡镇为主要区域的第一暖区,年平均气温高于19℃;以境内中部的车头、新龙、欣山3乡镇为主要区域的第二暖区,年平均气温在18~19℃之间;以县南部的镇岗乡和鹤子镇为主要区域的第三暖区,年平均气温大于18℃,其中鹤子镇部分区域年平均气温大于19℃。低温区分布于山区,其中九龙嶂为最低温区,年平均气温在15℃以下。凉伞岽和新龙乡江头的马屎石、镇岗乡的高峰村及塘村的北部山区为低温区,年平均气温在17℃以下。县内低丘区域积温值较高,低山区积温值较低。春寒出现频繁,惊蛰寒出现于3月15日前,春风寒在3月16~25日出现,清明寒在3月26日~4月1日之间出现。
年平均气温19.9℃,较历年平均18.9℃偏高1.0℃。1~5月、7~9月、11~12月平均气温均较历年同期偏高,6月平均气温较历年同期持平,10月平均气温均较历年同期偏低。年极端最高气温37.2℃,出现在7月21日;年极端最低气温-3.1℃,出现在2月6日。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初日为3月10日,无霜期日数307天,12月18日出现初霜。
年降水量1342.9毫米较历年平均1569.1毫米偏少226.2毫米,1月、6月、8月、10~11月降水量均较历年同期偏多,2~5月、7月、9月、12月降水量均较历年同期偏少,年雨日191天,年一小时最大降水量为54.5毫米,年日降水量最大值为108.5毫米,出现在8月27日。年日照时数1743.7小时较历年平均1484.8小时偏多258.9小时,1~7月、9~10月均较历年同期偏多;8月、11~12月均较历年同期偏少。
【人口、人民生活】
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为406846人,比上年增加2593人,增长0.6%。其中农业人口为314373人,非农业人口为92473人。在总人口中,男性212335人,女性194511人。
据县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统计年报显示:全年出生人口5041人;死亡人口2214人;全年净增人口2827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1.87‰;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6.07。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5105元,同比增长8.6%。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为13770元,同比增长9.3%;人均消费支出为9433元,同比增长14.3%。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348元,同比增长12.2%。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为4499元,同比增长12.5%;人均消费支出为6830元,同比增长13.3%。
【特色名片】
安远是人文宝地。安远历史悠久,在虞夏时期为禹贡扬州地,春秋属吴,战国属楚,秦属九江郡,汉属豫章郡雩都县,南朝梁大同十年(公元544年)建县,迄今1475年。安远底蕴深厚,客家文化源远流长,是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赣南采茶戏的发源地、“中国采茶戏艺术之乡”,江西首个“中国楹联之乡”。安远古迹甚多,拥有多家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建于清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42年)的全国最大客家方型围屋东生围,建于清顺治九年(1652)的永镇廊桥,建于宋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的无为寺塔等久负盛名。安远民风淳朴,向来有崇文尚德、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是远近闻名的教育大县。
安远是红土圣地。安远是苏区全红县,是人民军队建设史上的重要转折地、中央苏区反“围剿”斗争的重要前沿阵地、苏区精神的重要发祥地。1927年10月22日,朱德、陈毅等率南昌起义军余部辗转来到天心圩,进行了著名的“天心整军”。“天心整军”是“赣南三整”的开端,是我军从失利走向胜利的重要转折点,是人民军队建军思想的重要源头。苏区时期,安远是会(昌)寻(乌)安(远)中心县委的组成县份,全县10.01万人口,共有1.26万人参加红军、1.2万人支前作战,平均每8人就有一人参加红军,有名有姓的烈士2136人,为革命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安远是生态福地。安远生态环境优越,全县森林覆盖率84.3%,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荣膺“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全省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县”和“省级森林城市”。安远旅游资源丰富,境内的三百山是粤港地区饮用水东江的源头,是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是全国唯一对香港同胞具有饮水思源意义的旅游胜地。三百山下的虎岗温泉富含硒等30余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微量元素,是全国唯一水火同源的温泉,也是全省第二大天然温泉群。东江源旅游度假区是全市唯一省级旅游度假区,东生围围屋群旅游区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安远是资源富地。安远土地富饶,盛产赣南脐橙、红薯、食用菌、紫山药、百香果等农特产品,是全国第一个无公害脐橙生产示范基地县、全国脐橙类首个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是赣南农特产品集散中心。安远矿产丰富,已探明稀土、钼、电气石等36个矿种,稀土稀有金属元素含量位居全国前列,钼金属储量位居全国第三,电气石储量居全省前列。安远小吃众多,是“中国客家小吃之乡”,以大米为主原料做成的客家特色小吃种类繁多、口味独特,“安远三鲜”系列特色小吃享誉四方,“安远三鲜粉”荣获“中国地域十大名小吃”称号。
安远是开放高地。安远有着开明开放的优良传统,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创了赣南思想解放的先河,创造了轰动一时的“安远现象”,对外商业贸易一度繁荣活跃。安远区位优势明显,是珠江三角洲、闽东南三角区的直接腹地,是内地通往沿海地区的重要通道,正加速融入海西经济区、粤港澳大湾区等沿海重要经济圈。安远交通条件便利,形成了以宁定、寻全两条高速为主骨架,三条国道和三条省道为主通道,县乡村公路为主脉络,外通内畅、北上南下、东接西连的现代综合交通网络,被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国务院扶贫办联合授予“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安远物流体系完善,建有中通、申通县级快递分拔中心,建立了覆盖全县所有行政村的快递物流站点。安远营商环境优越,打造了全省一流的县级“政务超市”,政务服务体系日趋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