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远县总工会始终坚持把提升职工生活品质和户外劳动者站点建设作为工作重中之重,聚焦"建设、管理、使用",倾力为户外劳动者打造"温馨港湾",用“娘家人”的贴心服务,把温暖传递给广大户外劳动者,持续提高职工生活品质。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创新模式,联动“建”
坚持党建引领,把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建设作为工会为职工办实事的重要抓手,按照“工会主导、社会参与、共建共享、务实高效”的工作思路,推动各级工会采取自建、共建、示范等方式,建设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10家。
(一)引导基层工会自建。充分调动各基层工会的积极性,鼓励各基层工会、企业工会结合自身实际,发挥行业特点,坚持以职工需求为导向,自建服务站点。近年来,我县建筑行业工会、公交公司工会、饿了么工会、幸福里社区工会、车头村工会等基层工会自建5家“爱心驿站”、“暖心驿站”或“农民工之家”。
(二)联合行业部门共建。整合行业资源,按照共建共享、务实高效的原则,推动各行业部门共建共享服务驿站、打造提升职工生活品质基地。近年来,先后与物业行业、城管等部门共同建设了3家工会户外劳动者驿站。与城管局联合打造的“安远县文体广场散工驿站”,还被省总工会评为“最美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
(三)县总工会示范建。强化示范带动作用,安远县总工会高起点谋划、高标准落实、高投入保障、高质量管理,在县城西公园、龙泉湖公园等户外劳动者较为集中的场所建设了2家县级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对我县工会服务站点建设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推动了我县基层工会服务职工阵地建设。
二、回应需求,科学“管”
明确建设标准、规范功能布局、健全制度管理,不断增强服务站点服务功能,回应职工需求,推动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品质升级。
(一)明确建设标准。统一站点标识、基本设施、服务功能、管理制度,规范建设标准,优化站点选址,在户外劳动者较为集中的工作场所或主要经过路段,利用楼宇一层临街处科学合理建设户外劳动者站点。同时,各基层工会坚持以职工需求为导向,听取职工和户外劳动者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站点服务质量,满足职工需求。
(二)规范功能布局。按照规范化建设要求,统一布局打造服务站点,所有站点包含饮水、休息、避雨、充电、取暖、纳凉、阅读、就业、如厕等功能服务区,真正做到“冷可取暖、热可纳凉、渴可饮水、累可歇脚、急可如厕”的爱心综合服务站,最大限度的关心户外劳动者。并在宣传工会工作和开展送清凉、送温暖等活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健全管理制度。为实现工会服务站点运行管理常态化、规范化,制定了服务站点卫生管理制度、服务管理制度、站点设施维护制度、行业行为规范等四项制度机制,同时,明确专人负责设施的使用与维护,定期安排专人检查设施使用情况,及时补充更换物品。
三、精准服务,多元“用”
丰富站点服务形式、拓展站点服务功能,探索构建集教育、励志、休息、连心等全天候、全方位服务的工会“爱心驿站”新格局。
(一)筑起传递党的声音的“前哨站”。为充分发挥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的政治属性和组织功能,依托站点常态化开展工会服务职工志愿服务活动,延伸公共服务功能链条,形成城市治理新格局。站点内设置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角”、读书阅报专区,提供党的二十大报告、新党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等学习资料,满足户外劳动者精神文化需要。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入站点主题宣讲活动,开展政策宣传服务,着力打造站点宣传和教育阵地,进一步传播党的“好声音”。
(二)搭起便捷服务职工的“休憩所”。按照科学规划、合理选址、资源共享、阵地共建的原则,在站点内配置了饮水机、微波炉、医药箱、桌椅、手机充电器等基本设施,为户外劳动者无偿提供手机充电、饮水就餐、休息如厕等服务。此外,为提升站点服务效能,还将站点服务与工会送温暖、送清凉、送岗位、劳动法律法规知识宣传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温暖服务行动等活动有机结合,积极扩大“同城效应”,提升整体服务效能,让劳动者感受到服务站点是他们身边的温馨港湾,工会是温暖的职工之家。
(三)建立职工励志创业的“加油站”。在站点内设置励志墙,张贴励志标语,放置各类技能知识书籍,广大快递员、外卖员们利用在站点“歇脚”的碎片化时间给自己“励志加油”。同时,还在驿站适时通过开展技能培训、学习会等形式,为户外劳动者“充电加油”。
(四)搭建党联系职工群众“连心桥”。充分发挥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逐步把站点建成集休息充电、政策宣传、走访慰问、困难帮扶和权益维护于一体的多元服务平台。通过工会组织的引领带动,广大户外劳动者主
动参与到网格服务、疫情防控、文明城市创建等工作当中,并将工作间隙中遇到的社情民意和问题及时反馈给工会组织、社区,进一步提升了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承载力,形成了关心关爱、互帮互助、协同共治的工作格局,有效
打通了服务职工群众的“最后一公里”。